這陣子我在修改自己的履歷,我發現了一件有趣的事:在設計自己的履歷時,有些人會選擇將自己的興趣放到履歷中。我看過許多履歷,回想起來,並沒有太大比例的人會選擇在履歷中放入興趣,我也記得在一年以前,自己曾和我的朋友說過,履歷不需去強調自己的興趣。然而,這一次修改自己的履歷,我決定放入自己的興趣。是什麼造成了這個改變?今天這篇文章,想和大家聊一下是什麼讓我改變了,也和大家分享關於這個問題我所蒐集到的資料。
履歷中放入興趣,最重要的目的是什麼?
對我而言,在履歷中加入興趣一欄只有一個目的:
我想塑造我的個性,讓我在面試官的心中更立體。
一年以前,我並沒有這樣的觀念。當時的我認為,履歷既然為工作而生,自然只該寫和工作相關的事。我覺得這個觀念也沒有錯,畢竟,主管請你來做事,最重要的就是「把事做好」,因此你在過往工作的成就絕對是主管在面試你時優先注意到的內容。那為什麼我還是決定要寫上興趣了呢?改變我做這個決定的,有以下這些原因。
一、美國職場「你不說,我不敢問」的文化,你不講自己的興趣,沒有人會理解你
美國是個極度重視隱私的國家,因此在這樣的價值觀下所孕育出的職場文化,往往是你不說,沒有人敢問。關於這個有別於台灣氛圍的美國職場文化,之後我會寫上一篇分享。回到面試,雖然面試官拿著我的履歷,並不代表他會錄用我這個人,但既然他拿著我的履歷,也邀請我到面試了,這代表他對我的工作經驗和做事方法好奇,也就是說,他對「我這個人」好奇。這時,履歷中的興趣欄就提供了破冰的機會,我可以用履歷裡寫到的愛好,鼓勵面試官去認識工作外的我,更全面地瞭解我是什麼樣的人,重視什麼價值。我想,做這件事最棒的好處就是我們省去溝通自己價值的麻煩。舉例來說,如果你在履歷中寫下「健身」這個興趣,面試官馬上就會知道你重視身體健康;如果你的興趣裡有「烹飪」,面試官可能更好想像你會想要準時下班,為自己以及家人煮一頓美味的「晚餐」,因為烹飪的成果往往是一桌豐盛的菜餚以及飢腸轆轆的被愛著的人。由此可見,趁早溝通你的興趣,會幫助面試官更了解你的下班生活,而且是你想讓他了解的那些生活。在美國職場工作一年多後,我發現直接去引導問題的走向,比被動地等別人挖掘你更輕鬆,也更簡單沒有壓力。在我的面試經驗中,我也發現,面試中最高質量的對話,往往是發生在面試雙方都跳脫出預設講稿的那一刻開始。而事實也的確如此!當我在職場板上和他人聊天時,我發現有許多的人,都是因為直接和面試官聊開,當場拿到工作offer。因爲這些經驗和見聞,我開始相信我們應該更關注自己的興趣。我想創造更好的對話,而將自己的愛好放在履歷中將幫助我與他人建立更深刻的連結。
二、面對兩份工作經歷相等,出色指數相當的候選人時,你的履歷可能更吸引人
如果我們用直覺下定論,第一時間確實會覺得把興趣放在履歷上好像不是最必要的事。然而,試著想像一下,如果你是公司的HR,有兩份履歷到達你的手上,裡面的工作年資、經驗,連所工作過的公司規模和工作成就都相當,差別只在於一份寫了興趣,一份沒有,你會對哪份履歷印象比較深刻,更偏向找哪位候選人來聊聊呢?不可否認,如果此時你的履歷剛好就提及了你的興趣,篩選履歷的人資很有可能會因為你所列的興趣,而多看你的履歷幾秒,而那幾秒往往就是關鍵。研究顯示,一個recruiter,在一份履歷上,只會花6~7秒的時間。如果此時,你在履歷上列出的興趣剛好抓到了他的注意力,即便他只會多停留1~2秒,但他很有可能會因為「和你一樣喜歡研究咖啡」,對你的履歷產生興趣,而先選擇將你的履歷放在 “Maybe” 疊,告訴自己「他待會再回來讀一遍」,而這就是recruiter / HR在面對你的履歷時所付出的時間沈沒成本。當沈沒成本愈高,我們愈容易賺到一些回頭的機會,而當HR回頭我們的履歷時,他這次會認真開始讀你的履歷,並且覺察到自己是對「那一欄你所寫的『興趣:研究咖啡』而感到好奇,可能會想知道你研究咖啡的等級多高?或是,如果你的興趣是:「攀岩」、「用Coding設計遊戲」、或甚至是有點有趣不明所以的「興趣:突破舒適圈」這種不常見的興趣,那他甚至會對你的整個人感到十分好奇,開始有各式各樣對你的疑惑:「你是真的會攀岩嗎?攀什麼樣的山呢?你都設計什麼遊戲?至今設計了多少小遊戲?用什麼程式語言?你是文科生,怎麼會有興趣想去學coding 呢?Coding 是怎麼學的呢?什麼叫突破舒適圈?你都做什麼事去突破你的舒適圈?」,等等以上諸如此類心中的問題。而只要有了好奇,設定了問題,一般人的作法,自然就是想追根究底去找到答案,因此,恭喜你!你就被shortlist了,馬上獲得一次面試機會。從這個故事看,你說,在一份履歷裡寫上自己的興趣愛好,到底重不重要呢?由你來決定。
關於面試官的這個心理反應,其實我是在改英文作文當中歸納出來的。以前我當托福老師,動不動一天我就要改兩百份作文。雖然說我很喜歡教書,也還算喜歡改作文,但當作文到達一定的數量之後,批改作業這件事就變得一點都不好玩了,每篇作文都大同小異,犯的錯「都差不多」的情況下,我必須學會縮短批改學生作文的時間,並且我的心態也從「好好研究這個學生想寫什麼」變得更機械化,變得更像一隻老鷹,眼中只剩下獵物和目標:要在最短的時間將所有作文看完,並且找出此週寫得最好的人,把他挖出來,並且請他分享他的作文為什麼可以寫得這麼好。於是,我會用7秒掃過作文,先將作文分類,依序先丟到「好」、「還可以」或「寫得好爛」的作文堆中。因為改作業的時間變得非常壓縮,寫得爛的作文,我自然不會再去看,就會整疊帶回去告訴那些學生回頭複習我的講義,而還可以的作文,我會再多花一些時間,觀察作文中他們哪裡進步了、哪裡還有待加強。這些學生往往會在一段時間後,讓我印象深刻,因為我透過改作業見證了他們的進步和成長。但是,在這裏,我必須要分享,其實在那一堆作文當中,最讓我記得的,永遠都是那些「比較有靈魂」的作文,比如,學生在作文裡的例子非常生動,有故事;或是他的作文,清楚地表示了他的想法,呈現了一個很栩栩如生可信度極高的觀點。那種作文,是會在我批改大量作文之後,最後回頭再細讀品嚐的,也往往那些作文會在我的心中陪伴我一陣子,直到更好的作文現身。
回到求職,我相信一個HR面對一天約莫兩百封的簡歷,他心裡的想法,正是我上面闡述的狀態,現在大家是不是也可以想像一個人資專員的抉擇過程?
所以,回到我們一開始提到的問題:如果你是公司的HR,有兩份履歷到達你的手上,裡面的工作年資、經驗,連所工作過的公司規模和工作成就都相當,差別只在於一份寫了興趣,一份沒有,你會更偏向找哪位候選人來面試?也許有人說,如果今天有我還是會從其他層面來看,比如兩位候選人曾經所處的公司規模或文化哪個更符合我的公司的理想,也或許有人會說,我會兩位候選人都約來聊聊,因為我不想錯過人才。確實,實際上面試官在想什麼,用什麼因素決定是否面試可能會還是視情況而定,然而,你不能否認,此時如果你的履歷有列到興趣,那將會讓面試官在你的履歷上多停留兩秒,因為:「大家都容易聚焦在下班之後的生活,也喜歡談論與工作無關的事」。有一天,在我去過了好幾場面試之後,我的心中也突然浮現了一個問題:「遇到每位候選人,面試官都要問類似的問題,難道不累嗎?」也就是在那時,我發現了要讓自己的履歷跳脫傳統的內容有多重要。HR 的一天往往有半數時間是在兩百多封茫茫履歷中發掘有潛力也有想法的候選人,而其中只有七分之一的人會進到面試關卡。在一個徵才有時間壓力的情況下,我想用我的興趣,讓HR聚焦在「我」的身上,而不只是「我的工作」。同樣地,我不想讓HR覺得,他現在其實只是個履歷篩選的機器人,而在履歷上放入自己的興趣,可以讓HR跳脫出「篩選履歷的機械循環」中,稍微喘口氣休息一下。
三、如果你的經驗有點廢,面試官可以了解你在「工作之外的重大成就」
將自己的興趣列在履歷上,還有另一個好處:如果你的工作經驗不夠長,或是經驗與所求職位不一樣,面試官可以透過你的興趣了解你在工作外的其他成就,從中瞭解到你對一件事所付出的心力。比如,如果你的履歷列出興趣為「鋼琴」並且後面括弧「每年舉辦鋼琴發表會」或是註明「練琴10年,固定經營 youtube channel分享作品」,面試官不但會瞭解你對可以成功學會一件事,還能知道你持續堅持在這件事上,而這正是任何工作所需要的能力。又假如說,你的興趣還包含了一些像是「經營讀書會」或是「狗狗中途之家義工」的志工性質服務,面試官還可以從中了解到你對一件事或一個族群的長期付出,了解到你自發性地,在工作之外經營的專案。在我們的生活中,興趣是沒有人壓著我們去做的學習,而要將一件事做好或學會,其實需要運用到很多解決問題及組織、找資料的能力。因此,將興趣列在履歷上,能夠讓面試官更了解你對「在工作外所達成的成就」,也能知道你對事物的堅持不懈。
四、除了你的價值觀以外,面試官也可以更了解你的做事方法和個性
最後,透過履歷上的興趣,面試官還可以從中觀察到你的個性及做事方法。比如,如果你提到你的興趣是「攝影」,面試官就可以猜測你可能是個「觀察細膩」、「很有耐心」的人,而且善於「用不同的角度思考事情」。這是因為要拍出一個成功的照片,我們必須要有耐心等到光線最好的時候,要能夠抓到事物最美的那瞬間,而照片要抓住人眼球,必須要有個獨特而真實的角度。如果一個喜歡攝影的人遇到問題,他往往會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事物的不同面向,然後從中歸納出一個最好的解決方式。再舉一個例子,如果你喜歡「園藝」,那可能代表你是個冷靜且有自己節奏,比較不會與人爭執的人。你喜歡鼓勵且照顧他人,也喜歡幫助人成長,就像是你對待花園裡的植物一樣,而且,「喜歡且擅長園藝」的人往往也極度有耐心。遇到一個問題時,喜歡園藝的人往往會先觀察事情的走向,然後順著他的經驗去找出比較符合這個情境的解決辦法,因為這正是我們在園藝時在做的事,觀察植物需要什麼,並且補足他需要的那一部分。最後,舉一個比較不一樣的例子,如果你喜歡「打電動」,那又代表什麼呢?打電動看起來好像是一個不太好的興趣,但其實不然,因爲要將吃電動打好,玩完遊戲且打到破關,也是很需要策略性思考的。如果你平時喜歡「打電動」,那代表你喜愛挑戰,喜歡晉級進階的任務,也很喜歡結交新的經驗和人脈。這樣的人往往會擁抱升遷,將人生的關卡當成電動遊戲一樣挑戰,也很享受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風景。從以上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發現其實每一種興趣都可以很正面,重點是,你怎麼詮釋你的興趣、專長,又想要呈現什麼樣的自己給面試官呢?
結語
這篇文章又是一篇很長的分享,原本我只是想和大家分享為什麼我決定將興趣放入履歷,但分析了自己的行為動機,又做了些研究之後,我發現在履歷中夾帶興趣帶給面試以及面試官的整體效果是一件有趣又值得討論的事。從自己的動機上去討論,我覺得對我而言,也許這件事帶給我最大意義,其實是讓履歷更真實地呈現我,也讓我跟自己的履歷有了更深的連結。說來有點慚愧,以前我在製作履歷,總有一種敷衍交差了事的心態,總覺得趕快將自己的工作經歷update,然後趕快申請出去就是了,於是我一個勁地將我的經驗都塞在履歷中,把一頁A4紙塞得密密麻麻,但我卻沒有思考過,他人讀完我的履歷,真的有了解我是誰嗎?然而,自從將興趣加入自己的履歷,我突然覺得履歷活了起來,好像履歷對於我,不再只是「一個記錄我的工作的筆記本」,而是一個「屬於我的奮鬥故事」,我想,這應該也是我在履歷中,放入自己的興趣的最大原因了吧。
Recruiters 真的會讀履歷中所列的興趣嗎?有些 Recruiter 並不會看興趣,只有在你的工作經驗和另一份履歷相當時,才會拿來參考;但也有人相信,興趣是完整呈現一個人的最好方法,而在面試時,他們也會問到這個問題,去理解候選人的特質和個性。讀完了這麼多資料,我為這個主題下了一個結論:只要興趣不會佔到太多版面,總是有一天可能被拿來參考的,畢竟,一張紙所能呈現的工作經驗,無法讓我們真的認識一個人,就如Simon Sinek 所說:
“Don’t hire skills, hire attitutdes.” 一個求職者,能被錄取的最大因素,往往不是他的工作能力,而是他所呈現的對事物的態度,而適時在履歷中放入生活的元素,往往能幫助我們在這部分的呈現活起來。生活,其實和工作一樣重要,兩者都是我們日常的重心,而每天我們所選擇做的,正是在不斷呼應和驗證一個本質:「我是誰?」以及「我想要什麼?」。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希望這一篇文章可以鼓勵大家在修改履歷時有些不同的啟發,用不一樣的心態和視角檢視自己想要呈現給世界的樣子。
如果你想閱讀更多求職相關的分享,歡迎你於以下留言分享你想觀看的內容,或是寫信跟我聊聊:hoptous.service@gmail.com
我會回信給你和你約時間,我可以為你做履歷健檢,或分享一些在英文面試時可以做的練習;也歡迎你於信中和我分享你的求職經驗或閱讀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