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生活,免不了需要解決吃的問題。
美國地大,通勤或到達目的地的時間因此拉長,每週或每兩週一次的家庭採買日於是就變成了一件特別需要挪時間來完成的重大任務。這一點和在台北生活時非常不同,台北多數人習慣搭捷運通勤,多數人都能連結「下班後順道」走到捷運旁的小七、全聯等小型超市買牛奶或晚餐食材。
然而,美國的字典裡「順便」並不容易達到,多數時候,我們是帶著「既然都出門了,就把事情辦完」的這種心態出門採購,畢竟,誰都不想要「專程為了買牛奶」來回開三十分鐘的車,在廣場中繞圈兩次找車位,上兩個高速公路過五個出口,再轉一個 U-Turn。
美國的生活字典裡,「順便」並不容易達成。
但不在週末將買菜一事順便辦完,誰還會想在週間為了「專程買牛奶」開來回三十分鐘的車?
在美國沒有開車哪裡都到不了,多數人一到五上班開車已厭世,因此「必須出門買菜」的差事,很容易落在星期六日的一大早,這個時間出門能避開人潮車潮,儘速買完 Groceries,可以的話順便加個油,然後就可以速速回家了。然而,到家還不是結束,我們買的大包小包的東西,必須拎上樓/拎進門,拆封、分裝 (*1),分裝後,還要再清理冰箱一次,整理出多餘空間挪放這些食物。如此全部搞完,兩人往往已經累攤在沙發上,連煮飯的力氣都沒有了,必須要喝/吃點什麼小東西,才又有氣力復工。這就是美國週末採買生活的日常。所以,曾經我也很好奇為什麼美國人那麼愛吃洋芋片呢?自己來到美國之後,我才發現洋芋片對於一個剛開完車終於到家把差事都做完了的人類來說,是多麽珍貴的一個小確幸。不要說將40罐/45磅的水從一樓扛到三樓,光是彎著腰蹲低身子將每個食材開封(*2)、一一放進冰箱最下層就已經夠耗血糖了,更別計算那些搬運時我們噴的汗以及塞在高速公路上時開車所燒的專注力。總之,洋芋片真好,包裝拆開馬上就可以開吃,再加上一瓶椰子水或氣泡水…,「哎,這就是人生!」沒錯,這都是我來美國之後才學會的。
曾經,我也很好奇為什麼美國人那麼愛吃洋芋片呢?
來到美國之後,我發現洋芋片和氣泡水在一個炎熱辦完事的下午,簡直是天堂來的食物!
99大華滿足了華人移民的亞洲胃
當然,身為華人,我還是有非常想念亞洲食物的時候。這時候怎麼辦呢?美國(至少西岸)最大的中國連鎖超市名字叫「九九大華」(99 Ranch),裡面販賣了各式各樣想像得到的中國食物原料,舉凡肉、菜,零食餅乾,從台灣來的蛋捲等,還有賣豆漿、皮蛋瘦肉粥、豬耳朵、油雞和春捲的熱食部,你能想到的90%在大華裡都找得到。洛杉磯是大華的大本營,那裡的分店遍佈整個城市,而其餘加州地方比如在南加聖地牙哥、北加的聖荷西等也有它的影子,但基本上來說南加的亞洲胃生活得十分幸福,除了99 Ranch 以外,華人還有許許多多的中超及中餐館可選食。我居住在洛杉磯時,感受特別強烈,相比於聖地牙哥,洛杉磯無論買菜還是外食,都有更多選擇,生食的處理方式,食材的烹調及食物的味道也都更符合亞洲人的標準。比如,在洛杉磯要找到一家「台式便當」不難,甚至連「台式牛排館」都找得到,中國食物上舉凡「乾鍋」,做得也比聖地牙哥的好吃許多,而且不只那兩三家的選擇。在洛杉磯買菜,你可以去九九大華,也可以去韓超H-Mart,這兩者在美國的大城市都有,但是洛杉磯還有大中華超市或香港超市、海鷗超市、德成行等更多專門賣雜貨/或甚至是中藥材的店,而這些店在其他的城市就明顯少很多。在洛杉磯,你還能買到專門處理過的溫體豬,這也是相當難得的,這種處理肉的方式在美國並不常見,我猜這也是為什麼美國人愛吃牛肉大於豬肉的原因,美國的牛肉特別好吃,但相比於牛,豬不但肉質差一些,還「總帶個味道」。
美國豬的味道較重,料理時加點米酒或雪碧/ 7-up,可以去除豬腥味。
更為美式的德州飲食和動手做的文化
現在的我住在德州,實際上已經離洛杉磯的這些華人食物文化更遙遠了,但人在休士頓這個大城,食物文化還是非常豐富的,只是不再一面倒地全都是華人食物,多了一些美國當地的足球和BBQ文化,還添加了很多墨西哥食物的風情。我認為德州的食物比洛杉磯更「洋人」一些,餐廳內的氣氛也比同在美墨邊境的聖地牙哥再熱鬧一點,但說到華人食物,就遜色很多了。加州的河粉(Pho)真的神好吃,不太容易踩雷,但德州一樣的食物就極其普通,麵條的口感不對,和湯頭也沒合在一起,只有附送的九層塔、豆芽菜、和檸檬等是一樣的。好在,難吃的Pho也不會真的到太過難吃,不就是湯太淡麵不對也沒結合而已,說實在自己在家裡亂煮時有時也是煮得不怎麼樣,所以我在德州,就把河粉當成Fast Food ,很餓很累的時候點一碗外帶回家,不大貴、不用等太久,口感普通,但飽。這就是在美國生活的日常。
講到這裡,不得不分享各州的人口組成差異,以前在洛杉磯生活,我常覺得自己沒有離開台灣,東一個台灣人、西一個ABC,總之放眼所及往往都是華人,鄰居也常是華人,連在高速公路上轉頭看旁車的駕駛,都有極大機率是黃皮膚。也因此,高速公路上充斥著Lexus, Toyota, Honda ,這些車,都是華人最愛買的車種。加州也有許多的越南籍移民和越南裔後代,因此加州的河粉好吃是再自然不過的事。 相比之下,在我德州的家,我們是社區內唯一的華人,剩下的有40%-50% 比例黑人,30-40%比例白人,還有10%的印度人,也許也有拉裔民族,但總之,就是沒有看上去像我們一樣的「純種華人」。德州的人也不開Lexus,70%的人口開著皮卡(pick-up) 衝來衝去,常常一開車就是跑去Lowe’s 或Home Depot 買工具回家動手裝修,在此也可見美國文化和華人文化的差異。More on that next time, 總之,住在美國,能看到許多和華人文化迥異的生活模式選擇,看到的當下往往沒有多想,但日積月累,有時回頭思索,竟也發現自己理解了他們一些,或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也被同化了。
在家的日子隨便吃吃:簡單一碗麵配高麗菜,一樣幸福
不點外帶,不去餐廳吃飯的時候,我們去超市買菜。如同先前所說的,超市買菜因為太麻煩了,一開始我去中超買菜時,身為蔬菜控,我都會大手大腳地花一大堆錢買自己喜歡吃的蔬菜。但因為美國的生活通勤時間長,待在車子上的時間久,週一到週五回家後往往沒有力氣煮飯,漸漸地我們開始和美國人一樣,回家吃個洋芋片,有時再吃個冷凍蝦餛飩麵,就這樣飽了。不要說,美國的冷凍食物有時真的做得非常好吃!有時買個冷凍Pizza回家烤,或是炸個小雞塊,又好吃又簡單,吃完就飽了,再也沒有胃吃其他蔬菜了。氣炸鍋變成了家中必備,而那些可憐因為我的亞洲胃買的地瓜葉和空心菜們,往往還沒找到方式進到我的胃就慢慢地黃掉或爛掉,最主要的原因無非是,他們需要更多的處理時間。在中超買的中式蔬菜,要洗、要拔,要切,切完後還要炒,炒的時候要加個蒜頭或薑,而姜和蒜頭,又要切、裝了,最後還要洗砧板,哎呀!簡直就是大工程。到了後期,我終於可以想像為什麼美國人都有Pre-Washed Frozen Vegetables,連自己買菜時這些冷凍的蔬菜都變成了我的常備品,因為一個字:方便。雖然說是冷凍蔬菜,我也只是買花椰菜,一包包分裝,又方便,我也認為味道不遜於新鮮花椰菜,其實一樣好吃。
現在去中超,我買最多的莫過於台灣高麗菜。台灣高麗菜在美國中超,又新鮮又便宜,一大顆才3-4 美金,足夠吃 more than 六餐。加上它耐放,不容易壞,每每去大華補貨,高麗菜加好吃的冷凍綠花椰菜變成了我們的生活蔬菜主食,我們都愛吃高麗菜,因此他永遠不會「沒人吃」。一顆高麗菜買回家將心砍掉,剖成六塊,依造喜歡的份量每天煮麵時就加個一到兩份,或是炒成下飯的蝦醬高麗菜來吃,就是一道簡單又美味的料理。至於那些空心菜和地瓜葉君,我還是會買的,每次去補貨時,挑一到兩種想念很久的中式蔬菜,偶爾犒賞一下自己,回家把他們炒來吃。只是,現在的我已經學乖了,和以前不同的是,我不再買冰箱以及我的胃負荷不了的蔬菜量,每次去中超挑最多兩種,並且規定自己在限期內煮掉吃完,如此,沒有壓力,也不會浪費食物和金錢。
生活很忙碌,吃著耐放又好吃的高麗菜,心裡覺得幸福。
買菜的時候特別留意蔬菜的保存期限,就能在還是新鮮時吃掉它;如此不會浪費食物,也算是對自己的荷包有所交代。
但即便是這樣,你能想像嗎?很多時候我都還是拖到蔬菜已經沒那麼新鮮了才趕緊將它炒掉。生活有時真的太忙,咻一聲一個月就過了,我煮飯炒菜看似賢慧,有時只為一句話:我不想丟掉我最愛的茄子。我不想空心菜壞掉。於是,我就被菜這樣追著跑,家裡的冰箱責任最重大,總是扛著一個月的我們的伙食材料靜靜地和我們生活,有時還要裝載我們對於家鄉的思念,凍庫還擠著說自己是犒賞不是垃圾食物的雪糕。生活就是這樣一點一點堆積起來,從廚房窗邊往外望,一邊煮菜一邊思考,這是美國的生活。忙的時候我們過生活,慢下來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原來已經煮了那麼多道菜,又多了許多對生活的新觀察。
*1尤其是肉類食品,沒有分裝的肉全部丟進冷凍庫,下次拿出來全結凍成一大塊一個月份的肉,就再也不知道怎麼用了
*2 美國的包裝很多採用硬厚紙板,e.g.好市多的牛奶三瓶裝,就是用這種硬厚紙板包裝,拆封時需用力才能將盒子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