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分享:你要相信自己做得到,才能拿閱讀滿分

by Lia Hsu

大家好,我是Lia。

十月開始,進入我最喜歡的季節:接近一年的尾巴,我們終於可以穿起自己喜歡的衣服,圍起圍巾,很溫柔地說話。炎熱的考季過去了,最近上課我上到了閱讀,剛好,以前帶過的學生跑回來求救,她問我說:「Lia,我的閱讀分數卡關了,怎麼辦?」那天,我花了一天和她一起在咖啡廳工作,她給我工作上的好點子,而我則好好地坐下來聽她說自己唸托福的狀況,嘗試幫助她找出自在閱讀上的問題。那天結束後,有感於許多同學在閱讀中的卡關,我花了一些時間想過學生問出來的問題。然後,我發現一個很可愛的現象:

在閱讀中,同學遇到的卡關,最大的困局,往往並非是他們以為的「艱澀單字」、「陌生主題」,而是因為他們「抱著害怕唸書」。我們來讀讀我最堅毅漂亮又聰明的夥伴Rosa 在她的最新文章裡提到的話:

「學會享受唸書的過程。Believe that you already have it in you. 」

沒錯,在閱讀的時候,you gotta believe that you already have it in you,也就是,你必須相信,你已經讀懂文章了。唸托福時,我們常會遇到我們不熟悉的文章主題。事實上,不要覺得這些文章對英文程度好的人就很有趣,即便是身為托福顧問的我,仍然覺得這些文章極度無趣。比如說,因為我的歷史相當不好,我也很討厭主題為歷史的文章;不過,今天既然都要教托福了,我總要花些時間來處理這些文章,將無趣的文章變得有趣,再分享給我的學生。不過大部份的人在唸托福時,方式似乎不太一樣。

回想最近幾次下來,學生問我的問題,我發現同學在閱讀托福時,最常犯到的現象是:因為文章主題自己不喜歡,或是感覺生疏;因此一開始閱讀,便害怕了—

大家都相信,因為那是生疏的領域,因此「好像就該錯個兩三題」,「好像本來就不可能完全讀懂劇情」。諸如此類的狀況常被合理化,而這對於提升整體托福分數這一件事,是相當危險的。我們都知道這句話:”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

在看不懂托福文章時,我們該怎麼做,才能夠越過自己的心裡障礙,真的讀懂劇情呢?以下,我分享幾個觀念,希望能夠幫到,害怕閱讀閱讀的同學:

首先,就是你要相信自己可以抓到關鍵劇情。其實,托福的主題再五花八門,都離不開一般的生活常識。這件事大家都知道,但是在遇到比較不熟悉的主題時,我們都很需要再被提醒。語言其實和生活息息相關,我們在閱讀時所做的事,其實正是「將所讀的文章和自己的生命經驗、認知、或記憶產生關聯」。為了示範什麼叫做「將所讀的文章和自己的生命經驗、認知、或記憶產生關聯」,我舉一個托福的段落為例好了,這段落在講的,是我最討厭的歷史主題文章。

我們來讀讀這個段落:Only rarely can we derive any“real quantities from deposits of broken pots. However, there is one exceptional dump, which does represent a very large part of the site’s total history consumption and for which an estimate of quantity has been produced. On the left bank of the Tiber River in Rome, by one of the river ports of the ancient city, is a substantial hill some 50 meters high called Monte Testaccio. It is made up entirely of broke oil amphorae, mainly of the second and third centuries A.D. It has been estimated that Monte Testaccio contains the remains of some 53 million amphorae, in which around 6,000 million liters of oil were imported into the city from overseas. Imports into imperial Rome were supported by the full might of the state and were therefore quite exceptional– but the size of the operations at Monte Testaccio, and the productivity and complexity that lay behind them, nonetheless cannot fail to impress. This was a society with similarities to modern ones- moving goods on a gigantic scale, manufacturing high-quality containers to do so, and occasionally, as here, even discarding them on delivery.

遇到這樣的一個段落時,你怎麼讀它呢?如果你和我一樣,對歷史事實有些反感的話,也許你在初遇這篇文章時,第一個反應是:「是歷史耶,好多事實喔,好可怕!」

但是與其去想「又是我不熟的歷史」,你應該先花一點時間「感受看看文章中的故事」。這一個動作,其實是閱讀的前置作業,如果沒有那種「我很想要了解這篇文章到底在講什麼」的心態,你幾乎不可能在閱讀上有什麼長進,而且很可能常常會有「翻書障礙」。

因此,與其糾結Monte Testaccio 和Tiber River 在哪裡,是什麼;我會先注意的是,在整篇閱讀中,有沒有什麼我感興趣的部分?然後我就會抓著這一部分,繼續往下釐清訊息。

所以,在這一段,我會先留意 “pots”,因為我是個對設計有興趣的人。抓著”pots”,我會帶著「很想了解這個pots在整個劇情中是扮演什麼樣的角色」的心情,去往下找段落的劇情。

讀完後,我發現原來這篇文章有討論到「這些broken pots 的製作方法有提到一個 oil 」。這時候,我們就試著「將所讀的文章和自己的生命經驗、認知、或記憶產生關聯」,也就是,我會在腦海中尋找一個相對應的故事,一個自己熟悉的故事,然後用這個熟悉的故事將此篇比較新的故事釐清。比如,這時候,我既知道了這篇文章提到broken pots,我就會用我理解的瓷器故事去帶這個broken pots,所以我就想到了,在中國的宋朝或是唐朝時,應該也有一些釉彩的瓷器,總之有一陣子在某個朝代曾經釉彩風靡一時(哈哈,因為我的歷史實在是太爛了,因此如果講錯各位歷史達人請勿見怪!我是為了方便記憶,用我最喜歡的幾個朝代去記憶故事劇情)。

因此,我就會用這樣的故事,去想像這篇文章。也就是說,即便有許多艱澀的單字,我也選擇去「讀我讀得懂的」,也就是我們常在教的英文學習觀念:Focus on what you know!

其實,你所知道、你所認識的單字,就已經可以呈現故事大致的樣貌了!因此,我不會去想amphorae 是什麼,而是將閱讀的焦點轉移到「broken pots 和oil amphorae 之間的關聯,原來當時輸送了很多油給城裏人使用。」

然後,我會用我喜歡的畫面,比如唐朝的青花瓷,去想像、感受這個段落;如此,將所讀的文章和自己的生命經驗、認知、或記憶產生關聯,自然就比較不會害怕這篇文章主題了,也會比較耐著性子去找文章的主要劇情。

第二,不要去害怕詮釋劇情,也不要去害怕解讀作者的態度。大家不妨想像一下,自己在看侯導的電影。聽說侯孝賢的最新電影,對白不到十五句話,但為什麼就是有些人,能從電影中讀出許多韻味呢?因為他們不會害怕去解讀、詮釋作者想表達的態度。不帶任何解讀就讀完一篇文章;那就像是進了電影院,看完了電影可是還是沒看懂對白之間的意思。我們知道,任何一部作品的產生,都有它的目的、態度和內容核心,而要成為一個好的讀者,我們必須一直練習能否在第一次閱讀時便抓到這幾個影響作品至關重大的元素。因此,我們不能去害怕「詮釋劇情」。那要怎麼不去害怕呢?

在這裡,同學不妨留意在文章中出現的態度字。文章的態度,通常藏在「表示程度、帶著重量的字」,或是「作者給出的細節」當中。能夠有自信地將態度字抓出來,便能夠看懂劇情,也能比較完整地、勇敢地去解釋文章的內容。就拿上面這一題來做練習好了。

Only rarely can we derive any “real quantities from deposits of broken pots. However, there is one exceptional dump, which does represent a very large part of the site’s total history consumption and for which an estimate of quantity has been produced. On the left bank of the Tiber River in Rome, by one of the river ports of the ancient city, is a substantial hill some 50 meters high called Monte Testaccio. It is made up entirely of broke oil amphorae, mainly of the second and third centuries A.D. It has been estimated that Monte Testaccio contains the remains of some 53 million amphorae, in which around 6,000 million liters of oil were imported into the city from overseas. Imports into imperial Rome were supported by the full might of the state and were therefore quite exceptional– but the size of the operations at Monte Testaccio, and the productivity and complexity that lay behind them, nonetheless cannot fail to impress. This was a society with similarities to modern ones- moving goods on a gigantic scale, manufacturing high-quality containers to do so, and occasionally, as here, even discarding them on delivery.

我會留意句子的開頭,先抓出每一句話的重點,然後從句首裏找到態度,所以我聚焦的地方會在:Only rarely can we…However, there is one EXCEPTIONAL dump…(什麼樣的dump? 在哪裡,為什麼這個dump 很重要?)

It is made up ENTIRELY OF broke oil amphorae…has been estimated that ….contains remains of some 53 MILLION amphorae…6,000 MILLION liters of oil IMPORTED into the city. this was SUPPORTED by the FULL MIGHT of the state, quite EXCEPTIONAL…PRODUCTIVITY and COMPLEXITY …..IMPRESS(IVE). This was a SOCIETY with similarities to MODERN ones…moving goods on a GIGANTIC SCALE, ….HIGH QUALITY CONTAINERS….and EVEN (做一件很強的事 DISCARDING ON DELIVERY)。大家有沒有發現,大寫的字的地方,都顯示出作者的態度,文章的重心。尤其是帶有程度的字像是exceptional, million, impressive, gigantic 等這類字,再再顯示出這個段落的功能,即在講這些pots的形成告知我們「這個社會的強大」。從細節中,作者寫到了「有很多很多油被運到這城市來,大家都想生產pots」,這是作者選擇丟給讀者的細節,因此,從上一段我寫的「連結個人經驗」往下讀,我其實會去思考,所以我以為的這個「風靡一時的釉彩瓷器,在社會中到底代表了什麼呢?」

在段落的後面,作者甚至寫了「這是一個和當今社會非常相似的社會」,從句法中,如果你聽過一些名人在廣播中或是電視裡說話,你就知道他在讚嘆這個社會的強大。實際上,當我讀到這種話時,我會去感受作者在講一句話時的語調和感受,因此我很可能會聯想到小時候會播放的那種「台灣變色龍」或是「玫瑰瞳鈴眼」等電視節目的旁白,自然就會對於段落還蠻有感覺的。你看,其實用這樣的方法把一個段落理解並沒有那麼難,我一再在做的事情,不過就是去感受一下作者的態度和想說的話而已,然後最後用一個自己可以理解的畫面詮釋它。

因此,在這裡提醒一下大家:在閱讀的時候,我們並不是只是單純地把每一句的主詞和動詞畫下來,不會的單字畫下來而已。我們要做的,是「帶著這一句的劇情,去找它和下一句的關係」。所以,大家在閱讀的時候,可千萬不要兜在一句話的裡面,生硬地閱讀,而是應該要快速地讀到句子和句子間的關聯,一直繼續「推劇情」。

就像是在看一部經典的電影作品,愈害怕去詮釋,就會愈看不懂。唯有透過觀察態度字、劇情走向,然後反覆練習整合,才會電影本身有更多深刻的感受。就和閱讀,一模模一樣樣。

最後、提醒一下大家,做閱讀的題目,主要是為了測驗你是否有看懂劇情,而不是在比「誰答題率比較快」。如果我們用主考官的立場思考,我們會發現每種閱讀題型,都有一個相對應的能力,這個技能其實就是「主考官希望你在閱讀時所擁有的技能」。因此,若是看懂了文章,在練習題目時更要平心靜氣,先去想想看這個題目想要考的是什麼樣的能力,準備好了,再回去統合你在閱讀中所讀到或是理解到的畫面。

這樣的心態整理很重要,大家在練習閱讀時千萬不要躁動不安,猴急地直接跑題目,或是限制自己在時間內答完題,換個方法,平心靜氣地先想過再開始每一次的練習,你會發現,「愈清楚自己現在在做什麼,要回答到文章的哪裡」的那些同學,在閱讀上幾乎分數永遠是較高且更穩定的。很多人都說,托福既只是出國要用的考試,何必這麼認真地看待?為什麼要這麼用心地感受文章在做什麼,或是去理解每一段在幹麻,考托福不就是把題目寫完,然後趕快拿到成績出國嗎?不,不是這樣的。其實,托福這樣的一場考試,它反映的不只是你在考試中對答題策略有多了解,不只一次,我聽過身邊的朋友告訴我,他的英文能力是在唸托福時,才真正開始被培養起來的。

身為顧問,我希望,學生從我們的課堂中帶走的,不只是實用的技巧,更是一輩子對英文的感受和熱愛。學語言,有學語言該用的邏輯和思維:在練習閱讀時,我們不只是在寫題目,更是在感受文章呈現給我們的世界;在練習聽力時,我們不是只是要聽懂,更是在感受英文充斥在耳邊的那種情境;在練口說和寫作時,我們不是只是在回答題目,更是在學習,怎麼用更好、更漂亮的方式表達自己;也就是說,我們在練習的是如何成為一個impressive speaker or writer。剛開始學習,我們可能是依樣畫葫蘆,把課堂中顧問或是老師教授給你的方法和原則照用,然而,在任何語言的學習中,「思考」是不能被省略的步驟。如果你真的可以停下來,好好地去檢視你在各科中遇到的問題,以及這些問題出現的原因,隨著每一次的練習,你便能漸漸地得到「對於英文的自信」,而那將是在考試結束之後,留在你身上的能力,別人搶都搶不走,你會因為掌握了一個新的語言,發現你所能擁有的世界更廣了。在我的課上,我很努力地教導學生如何運用這樣的邏輯,讓學習英文也變得更好玩。就像是破關遊戲一樣,每一次的晉級,都表示了某些成長,而身為顧問,最驕傲地莫過於看到我的學生因為我的課程,而開始喜歡上英文。他們有些做起了英文詩,有些開始很喜歡讀他人的作文給意見,有些可以直接跳入英文的情境開始興奮地講英文,有些開始在寫英文信給客戶時,放入了在課堂裡練習的英文,這些都是學習英文所能帶來的成就感,儘管微小卻很真實。

當然,學習英文是一輩子的事情,在上完任何課程之後,我們都應該要靜下來好好想想,究竟課程和自己學習英文的關聯在哪裡呢?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我們用不同的方式理解老師說的話,理解課堂中的技巧;技巧一樣,要如何活用,則是每個人自己在私領域的探索。

和學生的一期一會,是很短暫的,一個月的開始,我們迎接學生,在月份的結束,學生從我的班上畢業。但是我卻祝福著每一個來上過我的課的學生,他們能帶走我課上教過的方法,學一輩子的英文。如果能用這麼快樂的方式學英文,比如說,想起我在課堂上教過的背單字的方法;比如說,想起我教他們的如何讓自己和文章、作文題目產生關聯,又或是,如何審題想點,悄悄用更精巧美麗的包裝把作文打上黃色美麗的絲帶,送給主考官;那他們將不再害怕語言的學習,能夠因為這些對英文的感受,而有更大的視野和格局。這是我的課程的終旨,也是我為什麼會寫這一篇文章的原因。

祝福大家,在考試的路上,都能夠更精進自己,而且能夠很快樂地讀英文,充滿著感受、想像,和熱情。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Comment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